分类 杂谈 下的文章
《罗小黑战记2》通过角色间的对话探讨了复杂的道德和立场问题。电影中,小黑选择站在“正确”的一边,而师姐则本能地站在自己种族这边,反映了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人类不信任的态度。池长老和灵遥主张以战止战,认为人类的强大不会带来和平,而会长代表的交涉派则试图通过建立信任来维持和平。电影最终以绝对强者无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冲突,讽刺地指出和平可能依赖于强者的微调。电影的核心议题是恐惧和生存本能,它们既是进步的动力,也是悲剧的根源。
本文探讨了教育中对干扰物的厌恶及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。文章指出,教育者常将电子产品和自动化工具视为干扰,而反对者认为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是出于管理便利。作者提出,教育焦虑可能源于对自身状态的不满,并通过投射要求孩子在集中营式的环境中彻底改造。文章还讨论了教育权力的来源,认为教育机构的权力来自投资者而非学生,导致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有限。作者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教育负责,但也指出这可能导致学生与养育者之间形成交易关系。最后,作者强调解决养育者对教育失败的焦虑是社会问题,对未来缺乏希望会导致失去实现希望的能力。
作者认为知识分享写作的“新”在于用旧观点审视新情境,提供新观点并加以检验,同时兼顾“提问题”和“教科书”的写法,为读者提供论证结构完整的答案和扩展空间。
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情感丰富的诗句,描绘了作者在失去与记忆中挣扎的心路历程。文章提到了作者丢失了某人,但仍然回味着春夏秋冬四次会晤的回忆。诗文强调与讽刺了重塑记忆的重要性,认为断绝交流是给人判死刑的必要条件,而记忆在消散和改写中得以重生。这样重生的记忆对于过去的关系充满了主观的定义,就像反叛全世界的朋克其实并不理解世界。
但是不高兴怎么办呢?那还是朋克吧。
这首诗以极简的工业意象构建了当代情感关系的残酷剧场,揭示后现代社会人际互动的异化本质。那些木纤维里的油墨残渣,或许是我们存在过的唯一证词。
- « 前一页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后一页 »